一路涉足,一路留戀,一路回望,依舊前行。
西藏旅行的意義:一路涉足,一路留戀,一路回望,依舊前行。
如果生活的意義在于追求幸福,那么幸福產生的原因有很多。得到長輩的愛,獲得甜美的愛情,事業成功,天南地北的旅行等等,幸福只不過是一種心態和領悟。對于我而言,旅行仍能表達緊張工作和辛苦謀生之外的另一種意義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,感受下詩和遠方。
拖著行李,從上海乘著耗時三天兩夜的綠皮火車去拉薩,途中到了海拔比較高的地方,那真的叫一個缺氧,感覺真的是呼吸困難,頭痛劇烈,然而旁邊拉薩的朋友一直在歡呼雀躍的大聲的聊著天,但我一句也聽不懂。沿途的風景很美,看到了昆侖雪山,遠觀了藏羚羊,還有夜幕中的格爾木,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人類最好的禮物。千辛萬苦來到了拉薩,在身體漸漸適應后,當然要把有限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。
第一天,早晨睡到自然醒,感受一下拉薩的早晨,拉薩的早晨尤為神圣,安靜肅穆的街頭,幾乎全是轉經的信眾。轉經是藏胞每天必做的功課,也是拉薩晨曦中最為靚麗的風景。在拉薩河畔,在格桑花公園,在八廓街的環形路上,手搖轉筒的人群,兩眼微閉,念念有詞,周而復始地朝著同一方向緩緩前行。更有磕長頭的老者,雙十合一,五體投地,用瘦弱的的身體朝著丈量著朝圣之路,表達著對佛祖的虔誠。
吃完早飯,來到了大昭寺,大昭寺又名“祖拉康”,“覺康”(藏語意為佛殿),位于拉薩老城區中心,是在一座藏傳佛教寺院,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。在西藏寺廟我們最常見的顏色是紅黃藍黑綠,似乎是在荒涼單調的環境中,人們越是喜愛濃烈的色彩。經筒和法輪作為藏傳佛教注明的標志,代表了人們對人生圓滿的向往和追求,所以必須去轉轉經筒,默念六字真言:唵(an)、嘛(ma)、尼(ni)、叭(bei)、彌(mi)、吽(hong).
迎著夕陽來到了布達拉宮廣場,對面就是群樓重疊,依山壘砌,殿宇嵯峨,氣勢雄偉的布達拉宮。此刻想到了倉央嘉措的詩句,住進布達拉宮,我是雪域最大的王,流浪在拉薩街頭,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。第二天,報了驢友團,一起去了林芝。到林芝的第一站是雅魯藏布大峽谷和南迦巴瓦峰,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,大峽谷內散落著工布藏族聚居的村落,依然保持著亙古不變的生活傳統。南迦巴瓦峰是林芝地區最高的山,終年積雪,云霧繚繞,很少露臉。導游說一年中能見到封頂的日子不會超過三十天,十分之一不到的概率,由于大氣還不錯,我們也是偶然有點小運氣,只看到了一點點露出來的峰頂。
進林芝的第二天,做了一件非常刺激的事情,從側門進入了巴松措景區。巴松措里有雪山,有湖泊,有森林,有瀑布牧場,景色殊異,這里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的神湖和圣地。我們一群相識不久的驢友在這美麗的地方和一張合影作為紀念,在此留下了回憶。下午,我們去了南伊溝旅游風景區,南伊溝里住著珞巴族人,珞巴族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,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西藏的珞瑜地區,珞巴意為“南方人”,珞巴有自己的語言,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。在這里,我看見了一種特別美麗的花——格桑花,“格桑”是“美好時光”或“幸福”的意思,它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最美麗的花,是他們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生活的情感象征。旅途中經歷點波折也是難免的。天黑了,肚子很餓,本來出發回八一鎮填飽肚子的,誰知車子壞了,只能默默地等著修車了。(林芝還有很多風景區,其中也到了魯朗林海,卡定溝等等。)
進藏的第四天返回了拉薩,白天去看了西藏博物館,晚上去看了文成公主實景演出,整個場面頗為震撼。文成公主為了政治和平,遠嫁吐魯番,她懷著天下沒有遠方,人間都是故鄉的心情獨自入藏。記憶最猶新的一句話:走得到的地方是遠方,回得來的地方是故鄉,你在我心,我在你家。
進藏的第七天從拉薩貢嘎機場飛到了重慶,又從重慶轉機返回寧波。這七天的旅行,看到西藏的山峰、白云、草原、湖泊、藏民。走吧,有時候覺得疲憊就去外面多看看世界,洗一洗身體和靈魂,為自己換一種新的眼光。在西藏,風很大,心很靜,旅行的意義不是遇到多少人看過多少風景,而是突然在機遇之下,重新認識自己。如果你不出去走走,你以為眼前的就是整個世界;當旅行時,就會發現世界很大,很多事情微不足道,整個人也變得豁然開朗了。